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文化和旅游板块一直是服贸会的热门展区和网红打卡地,今年的服贸会首次将两者合并为文旅服务展区。
这是本届服贸会中最大的展区,首钢园的1、2、3号馆共2.24万平方米的区域,展示了两大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文化贸易的新服务、新业态。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参展、多场高端论坛举办……2021年服贸会文旅服务板块聚焦数字赋能,为文旅产业发展和交流搭建平台。
文旅首次融合展出 邂逅北京“新名片”
这是充分展示北京的平台。从“崇文争先”到“文化京西”,从“古运新城”到“京东桃花源”,特色各异的北京文化主题展不仅向世界展现古都厚重绵长的文脉传承,也展现了近年来北京文旅产业数字化的成果。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市东城区在本届服贸会上通过戏剧、出版、博物馆、非遗等文化内容展示了古都风貌。展区里,观众穿上汉服与红瓦灰墙的四合院留念,解锁了别样的古风潮流;非遗毽子的历史文化与制作工艺则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还有经典古文领读活动,带领观众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北京市丰台区则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游览体验。在展区里,一台跑步机被弧形屏幕包围,观众站跑步机上后,屏幕开始播放画面,观众边跑边欣赏丰台的网红打卡地。
北京大兴区则用虚拟制作系统把大兴机场“搬”到了首钢园。展区还展示了采用数字修复保护技术进行数字化还原的南海子团河行宫盛景;地面嵌入的《南苑全图》则完整展现了晚清南苑的总体格局。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珂罗版技艺临制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和《明解增和千家诗注》作品也首次对外展出,让观众了解到大兴的历史和文化。
走出展馆,首钢园区也是北京的一张新名片。在首钢园里,古老的工业遗产与现代文明共融共生,斑驳的建筑与现代化设计风格相结合,一如北京历史和数字发展紧密融合。
“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E9创新工场等众多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也集中亮相,展示北京文旅融合的成绩。
把无形的文化变得具象 文创火爆服贸会
在2021年服贸会上,《觉醒年代》的文创火了。印有剧中经典台词和人物形象的零食热卖,雪糕被抢购一空。作为今年大热的IP,《觉醒年代》系列文创产品的正式发布,让优质文化作品与年轻人的距离更近了。
开发《觉醒年代》IP的工作人员任小北具有多年的文创开发经验,“根据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对《觉醒年代》的搜索量等数据,我们决定开发这个IP,先从食品入手是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
老字号品牌菜百股份带来了与故宫、颐和园、天坛、首都博物馆等京城文化特色联名合作开发的文创产品,造型可爱别致。“北京文博衍生品创新孵化中心平台”这次带着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历届获奖、参赛作品来到服贸会,又萌又拽的卡通猫、景泰蓝银杯……展出的文创产品都“持证上岗”——由国家版权局认证的“作品登记证书”保证了文创产品的版权。
北京各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来到服贸会。北京鲁迅博物馆抓住网友常引用“鲁迅说”的这一网络行为,将鲁迅名言印在卡包、钱包等日常物品上,有梗又实用。
天坛造型的雪糕、《乡村爱情》盲盒、“华佗”爷爷中药包……服贸会上的文创产品玲琅满目。
观众周女士说:“文创产品把无形的文化变得具象,贴近了我们的生活。”
数字化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9月4日召开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宣部副秘书长郭义强介绍了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今年上半年,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占全部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5%,提高0.6个百分点,“可以说,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故宫博物院就展示了数字化如何为文化赋能。在展区中,观众可以进行VR拍摄,也可以通过“故宫名画记”网站,轻点鼠标,将《清明上河图》放大,观众甚至可以看到画中人物的表情。
这只是数字赋能文旅的一部分。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体验至上的文旅行业摆脱了传统线下交易、体验的方式,文旅变得更便捷、更智能也更有趣。
故宫和腾讯开发出多款小程序便捷游客游览故宫。比如在小程序“数字故宫”上,游客不仅可以线上购票,也可以看名画、赏析故宫的珍贵文物。“数字故宫”小程序2.0的概念视频也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公开,今后游客在游览故宫时,可以在小程序中找到更加方便、实用的解决方案。“畅游多宝阁”小程序则进一步突破文化传播的壁垒,将600件故宫馆藏珍贵文物呈现在成千上万人的眼前。
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表示,数字化已经成为文博工作的重要内容,极大满足游客对观赏文物的需求,“数字化让文物更立体,极大地丰富了文物展示展览效果。”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沁平看来,数字技术将进一步创新文旅体验,“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摆脱了实体场馆的限制,增强了文物展示,也扩展了观众的体验维度,虚拟现实将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平台。”
在今年的服贸会上,由北京钱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两项专业技术进入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的文旅装备技术提升案例榜单。该公司CEO认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使得文旅服务更加高效化、个性化,让文旅与其他行业更好的融合。
数字助力文化出海 各国文化美美与共
“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2021北京香山旅游峰会暨2021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在服贸会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上,国际间的文旅交流更深入紧密。
服贸会上,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开幕,借助服贸会的平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举办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目的是搭建基地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说,“希望能够借助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这一论坛的平台,凝聚共识,畅谈合作,共同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我国文化出口和文化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文化“走出去”成为我国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影视方面,国产影视作品“出海”已经形成规模化趋势。《楚乔传》《都挺好》等电视剧、《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均在海外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让海外观众多维度了解中国文化。
在文创方面,2020年服贸会期间,文创企业泡泡玛特韩国首店开业,今年4月,泡泡玛特在韩国的第二家线下实体店开业。在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23个海外国家及地区,泡泡玛特旗下IP的创意与设计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今年服贸会,泡泡玛特带来的爆款盲盒依旧吸引不少国外青年消费。
一款由完美世界打造的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游戏产品已经成熟上线,并出口到欧洲、韩国、南美、亚太、港澳台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这一游戏是由完美世界自主研发的ERA引擎打造,这一技术,也助推中国文化和形象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也让全球玩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版权保护也愈发成熟,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在服贸会现场,版权链全国运营中心工作人员向观众讲解版权链的内涵,“这三幅画分别是手工绘画、摄影图片以及由电脑制作的作品。依托数字技术,艺术品、文创作品等文化产品的版权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每一次交易过程都有据可查。”
去年服贸会期间,版权链服务平台第一批示范项目正式发布。工作人员介绍,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营,版权链全国运营中心在已经发放超过200万份数字版权登记证书,实现了登记作品版权资产数字化,为优质版权资产的分项确权和便捷授权提供可靠技术数据支撑。
原文转自:中国青年报
登录
查看更多>>